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

赤尾鰺

立秋過後,雖然天氣依舊酷熱,但巴攏魚群已悄悄出現在北部 近海各釣場。這一陣子,不論白天或夜間出海,只要是接近海底 有礁石的水域,經常會遇到成群巴攏搶食釣餌,一竿可以拉上一 整串魚;雖然牠的體型不大,但是數量多且索餌強,魚群出現的 時候往往令人忙得應接不暇。巴攏魚群的出現,也為近期海釣、頻添了不少熱鬧的氣氛。 

   巴攏是北部地區漁民對真鰺和紅瓜鰺等小型鰺科魚類的俗稱, 由於這類魚的尾柄上有一列硬質的稜鱗,因此又有「硬尾仔」的 稱乎。這兩種魚外型十分近似,最大的差別是真鰺體型較扁,尾 部呈黃色,因此又俗稱「黃尾巴攏」;紅瓜鰺體型較圓,尾部呈 紅色,俗稱為「赤尾仔」或「紅尾巴攏」

    在北部地區,巴攏由於盛產期數量多,一般圍網漁船可以大量捕獲,身價不高。但事實上,牠的肉質十分細嫩且富含油質,而且肉中沒有暗刺,比高價的黃雞魚都還 美味;但釣起後一定要迅速冷藏注意保鮮,同時趁新鮮時食用。若來不及冰凍保鮮,魚體很快不新鮮,所以民間有「爛巴攏」之稱,也因此貶低了巴攏的食用地位。 到現在除日本料理店外,民間也不常吃,捕獲的巴攏以加工成為飼料為主,與日本人愛吃竹莢魚相較之下有天壤之別。


赤尾竹莢魚
竹筴魚的尾巴前有一排硬質的粗鱗,因此另有“硬尾仔”的稱呼。品種很多,且依棲息地的不同,而有不同口感,赤尾竹莢魚體型較圓,尾部呈紅色,俗稱為「赤尾仔」,和其他竹筴魚比起來價格較低,例如白尾跟黃尾的品種。 由於數量多,一般圍網漁船可以大量捕獲,離水後迅速死亡,且保存不易,所以價格不高,魚貨量大時,經常當成飼料使用。但事實上,牠的肉質十分細嫩且富含油質,而且肉中沒有暗刺,好吃的赤尾竹筴魚,要選用釣獲方式,釣起後放血,放置塑膠袋內隔離淡水,並迅速冷藏,同時趁新鮮時食用。 竹筴魚適合各種煮法,有放血且冷藏保存良好的赤尾竹筴魚,適合生魚片吃法,或是切塊淋上熱高湯做成茶泡飯,熟成的魚肉可加工做成丸子,片下的魚骨適合酥炸,以乾煎或烤的方式可以釣獲後,以背開法剖半,抹上少許鹽略醃,待回家洗去鹽分再料理,或是使用一夜干的料理方式也很適合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