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

白蛤

白蛤與一般蛤蜊有差別,白蛤的殼薄外形較圓胖,外殼也比較粗糙,潛藏在潮線較高約10至15公分的泥灘地下,因非養殖業者放養,加上它的含沙量遠高於蛤蜊,離開海水後很容易死亡,以致以往較少人挖掘,這次颱風因養殖在較深海的蛤蜊遭泥沙掩沒嚴重,蛤蜊缺貨下,有人挖掘白蛤替代。
每顆白蛤約2公分大,肉質與蛤蜊差不多,但因含沙量是蛤蜊的3倍以上,進行排沙時間也較文蛤多出2倍以上,且非專業者經排沙後,蛤肉往往仍會含有殘沙,他們一般是先讓白蛤排沙4小時,再拿進冰箱冷藏一夜後,再重新排沙一次,往往蛤肉就不會含沙。
白蛤雖然是常年生貝類,但2年以上的白蛤,蛤肉較肥碩且含水量較足,吃起來比較有味道,今年入夏以來,因氣溫偏高,海中藻類成長快速,這次颱風挾帶的強勁雨勢,把陸地一些浮游生物大量沖入海中,在食物充足下,白蛤長得特別肥碩,成為今年意外的收穫。